厨方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66|回复: 1

令人望而生畏的胆结石,该如何预防干预?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

帖子

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3
发表于 2022-9-23 10:38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:什么是胆结石?结石这个名称非常形象,实际上许多结石的确如同石头一般坚硬。结石即存在体内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的固体块状物,主要存在于肾脏、输尿管、胆囊或膀胱等。因为结石一般有核,由多种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,成分复杂,如脱落的上皮细胞、细菌团块、寄生虫卵或虫体、粪块或异物等。

结石主要分为肝胆系与泌尿系结石,肝胆系结石简称胆结石,又分为胆囊结石,肝内胆管结石,胆总管结石。



你没看错,这就是结石

胆结石有什么症状?

大部分胆结石没有明显症状表现,所以需要通过定期检查去早发现早治疗。
由于结石位置不同,其症状表现也不同:
1.胆囊结石。胆囊痉挛,胆绞痛,右上腹的阵痛。可能有饱腹不适、反酸等现象。
2.肝外胆管结石。右上腹绞痛。如果结石堵住胆管,可能引起胆管梗阻,随后可能由于细菌入侵引起炎性,继而诱发感染。
3.肝内胆管结石。多数症状较轻,可能引起感染,进而导致胆管炎,以右上腹胀痛和发热为主。除疼痛和发热外,还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厌食等。



胆结石令人望而生畏

二:形成过程

胆结石发病机制很多,但主要是因为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,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分泌增加,另外不规律饮食,胆汁分泌减少,胆汁浓缩,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相对升高,结晶析出,进一步发展成结石。
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4种情况:
1. 胆固醇代谢紊乱→胆汁中胆固醇分泌增加→ 胆汁胆固醇结晶析出→形成胆石
2. 细菌感染→胆汁分泌增加和胆囊的组织破坏→胆固醇结晶析出→形成结石
3. 缺少身体活动/高脂肪饮食→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→胆汁排空延迟→胆汁淤积浓缩→胆固醇结晶析出→形成结石
4.饮食不规律→胆酸分泌减少而胆固醇体内合成数量不变→胆固醇结晶析出→形成结石



密集恐惧来了,有患者从胆囊中掏出1200多粒细小结石

三:主要危险因素

1.性别、年龄:
中年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。
妊娠期妇女因为血胆固醇水平增高,雌激素水平增高,影响胆囊的正常排泄,大量的结晶体瘀滞在胆囊内,促发胆结石。
随年龄增长,胆结石发病率会明显上升。
2.体质、家族遗传:
超重和肥胖易患胆结石。体质指数( BMI) 对胆结石发病的影响较为明显。另外,遗传因素对胆结石的发病有主要影响。
3.不良饮食习惯:
尤其是高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。
经常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可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,伴胆汁淤积、胆盐或卵磷脂下降而极易形成结石。
常吃肥肉、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饮食,引起超重,胆囊肌肉张力下降,胆囊排空延缓,胆汁淤积。
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过多,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,造成胆汁内胆固醇、胆汁酸、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,也会促进结石产生。
煎炸食品、蛋类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危险;
蔬菜水果类和豆制品会减少胆结石的发病危险。
早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过长也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危险。
不吃早餐,经常喝酒,饮水不足均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危险。
特别说明,习惯认为高脂肪饮食更容易导致胆结石,但是长期低脂饮食和素食也可能诱发胆结石。主要是因为长期素食会导致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。引起脂类代谢发生异常,从而影响胆汁的成分和性质,容易导致胆色素性结石。
4.疾病因素
慢性肝病(如脂肪肝、肝硬化)和胃切除术、糖尿病等患者也易患胆结石。
胆固醇水平异常,胆囊功能异常,脂质代谢异常是形成胆结石的危险因素。
5.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
胆道细菌在低胆固醇含量的色素胆石形成中发挥作用。
肠道菌群的改变对于一些病人发生胆石病具有重要作用。
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胆石病的危险因素,在我国以肝吸虫最为多见。

四:胆结石的饮食营养干预
1.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
限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,禁食动物内脏和蛋黄、 鱼子等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核桃、花生等高脂肪食物。避免过甜食物, 少用煎、炸的烹饪手法,尽可能用清蒸、水煮、炖的方式,而且烹饪时尽量用植物油。另外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、咖啡、酒、浓茶等, 以免刺激胆囊引起胆绞痛。
养成每日吃早餐的习惯, 避免暴饮暴食, 要少量多餐, 合理分配三餐。建议多饮水, 可以稀释胆汁、加速胆汁排泄、防止胆汁淤积的作用, 从而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。
2.通过净化饮食,消除感染和炎症
部分胆结石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和炎症的问题。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素和维生素的粗粮,蔬菜,水果,同时避免卤肉,咸菜,腌肉,过多辛辣调料,减少食源性毒素和食物过敏源。同时给予充足而均衡的营养,让细胞可以顺利吸收营养、排出毒素,避免过度免疫或免疫力下降。
2. 积极减肥,减少胰岛素抵抗
超重肥胖本身就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,而且会导致脂类,胆固醇代谢紊乱,胆囊功能异常,脂肪肝,进一步诱发胆结石。同时,超重肥胖会导致脂肪在肝脏、胰腺等重要器官中的沉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,进而导致胰岛功能损伤,代谢紊乱及其他慢病。
通过低碳饮食,适当限制热量摄入,加强运动来减肥,逐步让体重回到正常范围,同时补充胰岛细胞修复所需的营养,重点有优质蛋白质,铬,锌,镁,维生素B族,维生素C,维生素E。最终改善胰岛素抵抗,修复胰岛细胞。
3.增加胆汁的合成,分泌和稀释
肝脏分泌胆汁,胆结石和肝功能受损密不可分。当肝脏积累过多毒素,合成胆汁的营养不足,饮水不足,就会造成胆囊胆汁分泌不足,胆汁浓稠,诱发胆结石。首先增加饮水量,稀释胆汁。其次选择新鲜食物,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,抗氧化营养物质,必需脂肪酸,卵磷脂、牛磺酸、胆碱等物质。另外,增加醋、柠檬汁的摄入,增加苦味食物和绿色蔬菜,富含镁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,促进胆汁的合成分泌,最终减少结晶的析出。
4.促进肠道蠕动和益生菌群恢复
增加蔬菜,粗粮,适量水果,促进胃肠蠕动, 防止便秘, 使肠道内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, 避免胆道感染;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, 比如富含维生素 A的胡萝卜、青椒、南瓜等黄绿色蔬菜, 有助于胆道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保持完整性, 预防胆结石的作用。
对于乳糜泻的患者,避免所有大麦,小麦,黑麦及其食品调料,避免麸质摄入。另外可以通过水焯方法,去除蔬菜的植酸、草酸、凝集素等敏感成分,减少食物不耐受,消除胀气,腹泻等现象。进一步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产品,调整肠道菌群,阻碍小肠有害细菌增生,促进肠粘膜修复。
5.更新血管壁细胞,恢复弹性
大多数胆结石患者除了过多的食物胆固醇和脂肪摄入以外,本身存在血脂和血胆固醇代谢紊乱的问题。同时血管不同程度硬化,炎症,氧化应激,血管内皮损伤,进一步加重高血脂的可能。首先通过限制能量、轻断食、低碳饮食等饮食方法减重减肥,减少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代谢压力,也会有利于改善血管的炎症反应。通过抗炎抗氧化饮食,改善体内炎症及氧化压力,促进血管细胞的修复和再生。
五:注意事项

1.避免误诊:胆结石症状容易和急性或慢性胃炎,慢性肝炎,脂肪肝等混淆;
2.一定要多喝水:加快代谢,稀释胆汁,帮助分解结石和排出;
3.避免高胆固醇饮食: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;
4.避免高热量食物:避免煎烤、油炸、烟熏、油腻的食物;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,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。
5.避免暴饮暴食:避免过饥过饱,三餐定时定量:
6.避免快速减肥,合理减重
7.预防并发症:包括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,胆源性胰腺炎,胆囊胃肠道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

帖子

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3
发表于 2025-2-24 09:55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厨方网

GMT+8, 2025-4-7 16:06 , Processed in 0.086030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